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成。缺一不可。下面分别对以上三个主要因素的相关技术及安装进行描述。
主要讲本部分的内容是对建筑物外部空气如何截雷,把雷电流向大地中泄放的问题。
本部分的内容提要是: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2)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3)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以及用作接闪的器具、金属构件和金属屋面等,称之为接闪器。功能是把接引来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因如大地中泄放,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害。 从公元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以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唯一的形式,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以后,逐渐有出现了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其分类如下:社保电子避雷针、社保电子避雷线 、社保电子避雷带 、社保电子避雷网, 下面逐一介绍。
避雷针 尖端放电
由物理学可知,通常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从整体来看不显示带电现象。当某一物体所具有的正、负电荷不相等时,这个物体就显示带电的特性。当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物体带正电,反之带负电。由于电荷都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所以带电物体中的同性电荷总是受到相互排斥电场力的作用。以图中 带尖锋的金属球为例,假如金属球上带负电(同样也可以理解带上正电),由于电荷同性相斥的作用,电子总是分布到金属球的最外层表面,并且容易逃离金属球。球的尖锋部分,电子受到同性电荷往外排斥力最强,最容易被排斥离开金属球,这就是通常说的“尖端放电”。
避雷针的英文名字Lightning rod,直译为"闪电棍"更准确些,本无避免雷击之意。这个名词望文生义就会产生误解。我们国内许多物理课本,甚至大学的教课书也把避雷针的原理说成是靠尖端放电中和云层电荷从而消除闪电的,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在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时候,提出了两种避雷针工作机理的解析;第一种解析认为,避雷针是靠其针尖电晕放电发出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使雷雨云的电荷得到中和,从而免除建筑物的雷害。第二种解析认为,避雷针是靠把雷雨云所带的异种电荷引导到自身上来,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至1753年富兰克林明确倾向于避雷针引雷的理论了,所以说避雷针是靠尖端放电消除闪电而能避雷的提法是错误的,避雷针是消除不了闪电的。
工作原理
雷雨云形成以后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百万伏,高则数千伏甚至更高,雷雨云对大地的一次闪击放电的峰值电流平均为30多KA,它的瞬时功率为109-1012W以上。由于瞬时功率很大,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
当高空出现雷雨云的时候,大地上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避雷针处于地面建筑物的最高处,与雷雨云的距离最近,由于它与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所以它于大地有相同的电位,使避雷针附近空间的电场强度比较大,容易吸引雷电先驱,使主放电都集中到它的上面,从而保护附近比它低的物体遭受雷击的几率大大减少。而避雷针被雷击的几率却大大的提高。避雷针不但不能避雷反而引雷,它是自身的多受雷击而保护周围免受雷击。 由于避雷针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能把大地积存的电荷能量迅速传递到雷雨云层中泄放;或把雷雨云层中积存的电荷能量传递到大地中泄放,使雷击而造成的过电压时间大大的缩短,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击的危害性,这就是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但需要说明,避雷针必须有足够可靠,并且有接地电阻尽量小的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其配套,否则,它不但起不到避雷的作用,反而增大雷击的损害程度。